中新社汕頭3月14日電 題:廣東僑鄉汕頭甘蔗熏鴨:海外游子美味的鄉愁
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
在僑鄉廣東汕頭,有一道潮汕地區特色傳統美食“甘蔗熏鴨”,至今仍遵循百年傳統的制作手藝,不僅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,更是眾多海外游子美味的鄉愁。
“在物資匱乏的年代,熏鴨只能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吃到,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,經常會過來買熏鴨吃、送親友?!甭镁犹﹪牧盅嗄?4日對記者說,這味道常常讓她想起小時候在汕頭生活的情景。
記者走訪主產甘蔗熏鴨的汕頭峽山鎮了解到,熏鴨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,由于當地盛產甘蔗,甘蔗榨糖后出現很多廢棄的甘蔗渣,先輩們就利用燃燒甘蔗渣來煙熏鴨子。煙熏后的鴨肉口感香中帶甜,肥而不膩,令人回味無窮。由于年代久遠,工序繁復的傳統熏鴨幾近失傳,當地只有少數人傳承了制作熏鴨手藝。目前市面上熏鴨每只90元人民幣左右。
在汕頭峽山鎮一家傳承百年的老牌甘蔗熏鴨店,記者看到熏鴨用的木桶內,炭火一直在燃燒,木桶散發出甜甜的煙熏味,腌制好的鴨子整齊地掛在木桶內壁,旁邊還放著一大堆甘蔗渣備用。
熏鴨店老板黃伯告訴記者,他們店堅持家傳的古法制作工藝,制作的熏鴨遠近聞名,每天限量生產。精選重5斤左右的鴨子,洗凈后用紅糖、陳皮、川椒、八角、五香粉、醋、鹽等秘制腌料腌制過夜。各家熏鴨店都有自己的一套秘方,從挑選、壓扁鴨體、腌制、熏烤等需要十多道工序。這家店現在月均訂單近300筆。
做好一只熏鴨至少要兩天時間,鴨子腌制一天后晾干,再將腌制好的鴨子掛在木桶內,用木炭火烘烤后加入甘蔗渣煙熏,每隔一段時間添加甘蔗渣,同時轉動鴨子,確保味道和色澤均勻,熏烤3個小時左右。制成的熏鴨表皮呈棗紅色,鴨肉經過煙熏后帶著一絲絲甘甜味。
業內人士稱,除了本地的顧客,海內外的鄉親和游客都非常喜歡熏鴨。商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,逢年過節銷售量很高,都要提前預定。根據市場需求,目前商家使用真空包裝和冷鏈配送保持熏鴨新鮮,方便顧客攜帶和饋贈親友。
甘蔗熏鴨不僅是一道潮汕地區特色傳統美食,汕頭移居海外的華人華僑眾多,更是他們對家鄉美食的記憶,成為海外游子美味的鄉愁。(完)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